天人相应 毋违天时
—略论冬日养藏的必要
郭业平
人为何会生病,人体的健康为何会出现问题?用中医的阴阳学说来解释,就是人体自身阴阳的失衡,或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致使人体的五脏六腑,气、血、津、液的阴阳失衡,是故出现种种的病变。中医养生观十分强调天人相应,在这里试论冬日养藏的必要。
天有四气,即春、夏、秋、冬。天地寒来暑往,冬去春来,循环往复不息。春暖,夏热,秋凉,冬寒。人们在四季的变化中,衣着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,以保证肌体不受温热或寒冷的侵害。聪明的母亲遇上天气转热了,会马上给小孩脱去过多的衣着,避免小孩肌体因太暖和而浊汗过多,以致耗伤元气;遇上天气转凉时马上给小孩加衣,以免受凉而伤风感冒。这只是简单说明气温变化对于人体的影响。往更深一层去思考,春、夏、秋、冬之气,就是指影响天地万物生、长、收、藏之气。植物的种子在春天开始萌芽生长,长到夏天最茂盛;到了秋天就开花结果,进入“收”的状态;冬天到了,果子完全成熟,枝枯叶落,进入“藏”的状态,等待明年春天到了,再生发,重新进入下一个生、长、收、藏。人怎样在春三月适应这个生气,在夏三月适应这个长气,在秋三月适应这个收气,在冬三月适应这个藏气,这就提出了要养生、养长、养收、养藏的问题。现在的人只讲一个养生、养长、养收,却很少提养藏的问题,这是很片面的。
人在冬三月怎么养藏,怎么适应这个闭藏的状态呢?关键的一点就是“无扰乎阳”。冬三月属阴,中医古意著《素问》又明确提出“秋冬养阴”。“无扰乎阳”就是指阳气在东三月这个过程已经在闭藏了,就不要去打扰它。试想当你睡着了时,无缘无故被人打扰醒来,会是什么感受呢?怎么实现这个“无扰乎阳”,谈以下四个方面。
其一,慎起居。冬三月的起居应该是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冬天为什么要早卧晚起呢?就是为了适应养藏。睡觉这个过程的本身,就是一种很好的藏的状态。人要跟这个藏相应,那就必须早卧晚起。讲天人相应,时间很重要。天地在这个时候收藏,你也要在这个时候收藏。睡觉就是收藏,而工作劳动就是释放。许多人习惯晚上工作,白天睡觉,这就不相应了,就阴阳颠倒了,这个对身体肯定不理。年轻的时候也许没什么感觉,到老了你就会有感受。
其二,调情志。冬三月的情志应该收藏一些,不要那么开放、不要那么张扬、那么显山露水。内向一点,收敛些,于心身有益处。
其三,适寒温。冬三月要“去寒就温”。要注意衣着保暖。将整个身体封藏起来,这个也是相应,即与东藏相应,这就是养藏。我认识一位老者,认识他时大概六十七、八岁,身体十分健壮,精神也十分饱满,说话时声音洪亮,中气甚足。据他自己说,他一生很少生病,从不洗温水澡,就是在气温只有几度的天气,他的冷水澡也照洗不误。我看他那时的体魄和精神状态(人很开朗而乐观),而且生活优裕,也无不良嗜好,活个八、九十岁应该不成问题。然而事与愿违,过了两年左右,就听说他病故了。我想他的寿命没能那么长,一定跟他在冬天常洗冷水澡、没有很好养藏有关系。亲爱的读者,讲到这里,你对热心于冬泳者有什么想法吗?
其四,节动静。冬三月应该“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”,泄皮肤也就是皮肤的开泄。激烈的运动会使皮肤开泄,以致汗出过多,就会耗气伤阳使气亟夺。所以冬天的锻炼应该避免过多的开泄皮肤,洗桑拿浴也不能太过频繁。冬天应多做静功,这样才能与冬相应,这样才有利于养藏。
最后,顺便提一下,人步入老年之后,已经是藏的阶段。老年人遇到冬天,是阴见阴,更要注意以上提出来的问题,再配合适宜的饮食和药物,固守以及养育真阳之气,这对于延缓衰老,延长寿命,提高生命以及生活质量,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。